2024年,很多閥門人又像手輪一樣,連軸轉了一整年。
我的高中同學在寧波做閥門,也算是準備繼承家業的“閥二代”。
去年他主抓廠里的出海業務,每次見他都是精神奕奕、眼神犀利,偶爾有點疲憊,打個盹就恢復過來了。
去年年底,我在溫州國際泵閥展上推廣智橙PLM,遇到了風塵仆仆的他,問他狀況,他含糊地說訂單還在增長,利潤也還行。
特朗普上臺后,我又遇到他,這次他的神色很輕松:
“我們大部分海外客戶不在歐美——影響是有,但不致命。”
“我現在也看開了,伸頭是一刀,縮頭也是一刀,這年頭辦廠子哪里有躺著掙錢的!無非是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”
他抿了口茶,眉眼間都是堅毅的神色。
我應和道:“相比很多行業,閥門這兩年算好的了,也算是在窗口期。”
朋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:
“窗口自然是有的……但是事分兩面,不在窗口期稱王,或許就要在衰退期滅亡!”
他看著我,慢條斯理地說:“你說的窗口,可以是做大的窗口,也可以是生存的窗口,甚至可能是一敗涂地的窗口,這就要看我們這些搞閥門的人的魄力和能耐了。”
“我知道智橙PLM這幾年服務了不少閥門企業,和他們對比,你覺得我們廠能挺過這一關嗎?”
做工業軟件這七八年,我見過很多企業的興衰。
近五年,黑天鵝事件頻發,市場和預期的落差讓很多企業成為了陽光下的泡沫。
黑天鵝事件指難以預測、極少發生的事件,通常會引起市場的連鎖負面反應。
無論是前幾年的疫情,還是今年的M國大選結果,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,都是不折不扣的黑天鵝事件。
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況整體下行,疊加種種黑天鵝事件,對很多制造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挑戰。
比如十幾年前風光無限的汽車,今年就陷入了困境:價格戰、閉店潮……車企把這些坑一個不落地踩了個遍。
網絡上有一種說法甚囂塵上,叫“歷史的垃圾時間”,這個說法在汽車行業的自媒體上被炒得很熱。
然而歷史有沒有垃圾時間,并無定論。對制造業來說,行業風向總是在變化的,沒有企業可以躺平——一旦躺平,就是自己選擇了“垃圾時間”。
智橙PLM這幾年服務了很多中小制造企業,大家一致同意,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,時代的紅利期已經過了。也聽說了有些企業過去習慣了躺著賺錢,現在跪著也賺不到錢,于是決策層病急亂投醫,燒干了企業的積蓄,成了時代的泡沫,正應了那句話,“人一旦順風順水太久,一朵浪花就足以摧毀一生。”
基于對經濟形勢和下游市場的分析,國內普遍認為,2023-2027年是基礎工業企業轉型的關鍵窗口,而如今,這個窗口期已經過去了一半。
從影響長遠來看,我們可以把2023年以來,閥門行業的市場利好拆分為三重。
2023年起,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、政策指引下,下游的大型傳統企業普遍迎來關鍵設備的優化、升級,對閥門等基礎零部件“國產替代”的需求旺盛。
到了2025年,國內大型企業閥門“國產替代”的需求仍未得到完全滿足,但留給閥門企業研發生產中高端閥門的時間已經不多了。
2023-2024年,傳統行業復蘇加快,雖然部分行業(如鋼鐵)受到了房地產下滑、汽車電氣化等多種因素影響,但石油化工、冶金、電力等行業仍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營收增長。
傳統行業對于工業固定資產的投資保持較穩定的增長,也為閥門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,這也是三重影響中,對整個閥門行業影響最大的因素。
之所以說2023-2027是窗口期,其實就是基于這一點來判斷的,能否生產出下游行業亟需的產品,是閥門企業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。
伴隨著“雙碳”政策的推進、能源結構的調整,新能源行業的市場需求將保持較高的增長,這為閥門行業帶來相應的市場增量空間和利潤增長空間。近幾年,中核蘇閥、紐威股份都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大幅的營收/利潤增長。
此外,國產中高端閥門,在國外的新能源市場也開始占有一席之地。
總的來說,雖然種種影響不可避免,下游行業的投資增長,仍帶動了對工業閥門需求的持續增長。
根據預測,2026年全球工業閥門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23億美元,較2020年的732億美元,增幅約為26.1%,有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市場響應能力的閥門企業不怕找不到市場。
2025年已經到了,緊迫感壓在每一個閥門人的心頭。
是卷成本,還是卷技術?
是出口海外,還是以國代進?
怎樣在窗口期搶占到更多市場,而不是在日復一日的生產中逐漸沒落?
這些問題,每個閥門企業都要親自面對。
蛇年春節還未結束,各地的閥企就早早開工,管理者們在各地飛來飛去,參加展會、談合作談單子。
在劉潤的年度演講里,提到了一個“戰略六變量”的思考模型。它包括:價值、稀缺、壁壘、資產、杠桿和飛輪。
那么閥門企業的“戰略六變量”該怎么理解呢?
第一個變量,是價值。過去的十年里,很多貼牌代工的廠子,都把自主研發作為重點方向,為的就是突出閥門的價值。而我國大部分閥門企業,都在卷價格而非卷價值,卷價格為的是生存,但卷價值才能發展。
第二個變量,是稀缺。生產標準件,雖然簡單,但卻放棄了稀缺,就難免會走上薄利多銷的路子。前幾年很多企業的電磁閥賣得很好,去年銷售反而不如預期,歸根到底是生產電磁閥的廠商多了,稀缺性少了。
第三個變量,是壁壘。壁壘保護著產品和企業的生命周期,華為有專利壁壘,微信有生態壁壘,同樣的,紐威賣得好,不光是市場拓展得力,也是因為建設了產品和專利的壁壘。
第四個變量,是資產。資產不僅僅是廠房和投資,企業想要降低一次性的營銷成本,就得注重積累品牌資產、渠道資產、客戶資產。
第五個變量,是杠桿。互聯網公司、新消費企業能做大,靠的是資本杠桿。制造企業要做大,也要靠杠桿,很多閥門企業熱衷于跑展會,就是看上了展會的杠桿效益,各地的頭部企業喜歡組建協會,也是看到了協會的杠桿效益。
第六個變量,是飛輪,高效的研發、生產管理模式就是企業的飛輪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閥門企業以產定銷的理想模式是:市場響應越快,拿到的訂單越多。拿到的訂單越多,市場響應越快。這就要求產品研發不能被數據的增長拖垮,反而能對大量類似的業務數據高效復用,業務越多,研發就越高效,生產也與之同理。
對閥門企業來說,前三個變量講的都是產品,第四個、第五個變量講的是市場,第六個變量講的是管理。
經濟不景氣,讓很多規模以上的制造企業得了一種“數字化病”,盲目追新、追概念,踏入了一個個數字化的陷阱、深坑、爛地。
很多中小企業盲目上ERP,折騰半天卻難以見效;部分大企業沉迷中臺或低代碼平臺,卻忽略了低代碼平臺只是保健品,不是治病的藥,解決不了企業運作的核心問題……
閥門企業如果要轉型,該從哪里入手?答案是顯而易見的,就是上述的六個變量:
增加產品價值、增加產品稀缺性、建設產品壁壘,積累有形和無形的資產、抓住營銷杠桿、依靠高效管理驅動研產升級。
孰輕孰重,可以從變量的數量上看出來:產品為核心(3變量),市場為重心(2變量),管理為輔助(1變量)。
抓住這六點內核,才能實現閥門企業的發展、轉型,是否進行數字化、智能化,進行什么程度的數字化、智能化,就只是實現的形式不同而已。
這也是智橙泵閥行業版PLM,為閥門企業提供行業最佳研發實踐的內在邏輯:立足產品研發轉型,通過協同設計、變更管理等功能,為研發提效;通過BOM選配、快速出小樣圖等功能為市場賦能;通過項目管理、權限管理等功能,強化企業對于數據和過程的管理。
無論規模大小,每家閥門廠都有自己當年的任務,有對于戰略轉型、產品計劃、營收目標的規劃。
朋友的閥門廠準備生產新的電磁閥產品,但一切還停留在圖紙上,甚至沒有可供檢驗的成品,更別提部署廠房、人員、產線了。等一兩年后新產品通過各項檢驗,需要大量擴展型號、提供選配方案、快速打開市場的時候,就是智橙PLM最適合發力的時間點。
時代總是會給企業一個個窗口,怎么走出困境,歸根到底還是看企業管理者的魄力、眼光、判斷和資源。總有些風雨要經歷,總有些決策要執行,而每家廠的轉型結果,也像是閥門裝了隔溫套,冷暖自知。
晚安,閥門人,但愿今年也是忙碌但有發展的一年。
鮑師傅 Mr.Bom
2025.02.06 寫于龍灣國際機場